通知公告
`
当前位置:  首页 通知公告 关于组织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2023年第3期应急管理项目《双循环背景下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路径与影响机制》的通知
关于组织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2023年第3期应急管理项目《双循环背景下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路径与影响机制》的通知
2023年11月22日

各单位、各部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2023年第3期应急管理项目《双循环背景下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路径与影响机制》项目现已开始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类型和意义说明

为了对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重大管理问题快速做出反应,及时为党和政府高层决策提供科学分析和政策建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1997年特别设立了管理科学部应急管理项目。该项目主要资助在已有相关科学研究基础上,运用规范的科学方法进一步开展关于国家宏观管理及发展战略中急需解决的重要和关键性问题的研究,以及经济、科技与社会发展实践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的研究。应急管理项目每年启动3—5期,资助若干方向的研究。

根据学部对于应急管理项目的一贯指导思想,应急管理项目应从“探讨理论基础、评介国外经验、完善总体框架、分析实施难点”四个方面对政府决策进行支持性研究;研究成果要具有针对性、及时性和可行性;研究方法要注重科学方法的应用和实际数据/资料/案例的支撑,切忌空洞的讨论和没有实证根据的结论。应急管理项目的承担者应当是在相关研究领域已具有深厚学术成果和数据/资料/案例的积累、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成果的专家。

应急管理项目实行滚动立项,全年接受项目建议。欢迎国内外各领域专家和国家宏观管理部门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出具体的项目建议。项目建议书应针对立项课题的国家现实需求、迫切性与必要性、国内外研究进展、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预期研究目标和政策效果等提出明确具体的观点、证据和建议,并对国内现有研究基础和研究队伍进行分析。

二、2023年第3期应急管理项目《双循环背景下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路径与影响机制》申请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明确指出,“要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普惠金融作为盘活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能够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而增强金融普惠性也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战略部署。2023年9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了“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防范化解各类金融风险”的指导思想。同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也明确将普惠金融作为建设金融强国的五篇大文章之一。

双循环背景下,我国普惠金融的高质量发展将面临多维度叠加的复杂问题和挑战,一方面要有效规避外部金融风险的导入和放大,另一方面还要合理预防普惠金融体系的内生风险累积。此外,“双碳”目标的刚性约束以及数字经济的全面转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二者都对高水平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面对多元化的复杂需求,现有理论和实践层面对普惠金融的发展路径、影响机制、运行模式、风险防控以及配套政策设计等关键问题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尚不足以为我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全面且有针对性的指导。因此,本项目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背景,采用前沿的理论模型、实证分析、定量模拟、学科交叉等研究方法,研究我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策略选择,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咨询建议。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双循环背景下我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路径与理论框架(总课题)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高水平的普惠金融体系需要兼顾不同层面的多元化需求。对外要有效应对当前国际环境下多重风险因素叠加的不利影响,对内在低碳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与“可持续性”,给我国的现代化金融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需要在新的理论分析框架下,科学评估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特征,并探索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发展路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结合双循环的发展需求,梳理高水平普惠金融体系的特征事实,分析及其动态演变规律;2.基于防范内外风险叠加共振的现实需求,探究如何构建有效的普惠金融监管体系及配套机制;3.分析新格局下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的新特征,完善金融消费者教育和保护机制;4.构建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5.研究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

(二)普惠金融体系内生风险的数智化识别与应对策略(子课题1)

普惠金融因其“普惠性”,决定了服务对象的多样化,相应也产生了多元化的内生风险来源。但中小金融机构等重要主体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面临着较高的风险防控压力。因此,为了保障普惠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需要对体系内的潜在内生风险进行精准识别,以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累积。数智化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为重点机构和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能力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基于普惠金融的运作机制分析各类内生风险成因,构建数据驱动的内生风险识别模型;2.基于智能化技术,提升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优化风险应对策略;3.探索提升普惠金融的包容性和透明度、健全重点领域信息的数字化共享机制;4.构建数智化的普惠金融内生风险预警响应和化解处置机制,提升重点金融机构的数智化风险防控能力;5.提出普惠金融数字化监管机制的实施措施。

(三)普惠金融激活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及策略研究(子课题2)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强化金融要素保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仍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以及风险保障水平低等问题和挑战,是当前中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薄弱环节之一。因此,如何解决农村金融包容性问题,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对增强中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前景具有关键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现状、影响与主要问题;2.普惠金融支持小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供应链发展的抵押模式、信用体系与监管机制;3.财政金融协同支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创新机制;4.普惠金融促进农村经济转型的策略创新;5.普惠金融激活农村个体经济的配套政策体系。

(四)数字经济转型对普惠金融体系的影响、机制与应对策略(子课题3)

数字经济的转型,将会全面重塑普惠金融的发展模式,为其提供更广阔的业务渠道和平台,并且使得普惠金融的服务和产品能够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因此,在数字经济全面转型的背景下,普惠金融的高质量发展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机制建设与应对策略。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分析数字经济转型对普惠金融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影响;2.探究基于数字化科技手段优化普惠金融服务模式;3.探索数字经济转型背景下改进普惠金融授信审批和风险管理的相关机制;4.探究普惠金融供需双侧之间的信息协同反馈机制,构建引导产业发展方向的普惠金融供给网络;5.构建与数字经济相匹配的普惠金融生态体系。

(五)普惠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效应与机制(子课题4)

中小微企业是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就业、推动创新、以及完善国内大循环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信息不对称及可抵押资产不足所导致的融资约束,始终是限制中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普惠金融作为以“普惠性”与“可持续性”为核心理念的服务模式,是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金融支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针对不同产业的中小微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梳理其在融资、经营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和产业异质性;2.探索普惠金融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约束并推动其创新发展的合理路径;3.探索普惠金融降低中小微企业经营风险的配套措施,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和风险分担机制;4.分析普惠金融引导和支持中小微企业的绿色转型与数字化转型的机制;5.探究普惠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配套政策体系。

(六)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风险控制、评估体系与实现路径(子课题5)

“双循环”的新格局下,普惠金融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在明确其内涵与外延等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合理构建评估指标体系,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提升发展质量,并探索合理的发展路径。过程中还要有效兼顾金融市场建设、风险防控体系以及产业环境优化多个层次的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探究普惠金融体系多元主体之间的风险联动和传导机制,构建分担补偿机制,并针对不同主体提出差异化监管政策;2.探索普惠金融体系内的信息协同机制、市场化利率传导机制,以及提高供应链金融服务普惠金融重点群体的效率提升机制;3.梳理普惠金融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发展态势,合理构建普惠金融的质量评估体系;4.构建普惠金融治理体系的理论框架,提出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路径。

三、申请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申请条件

本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或者其他从事基础研究的经历;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

正在博士后流动站或者工作站内从事研究工作、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人员不得申请本项目。

(二)申请限项规定

1.本项目不计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申请和承担总数2项的范围。

2.申请人同一年度一般只能申请1项专项项目(含应急管理项目)。

3.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应急管理项目尚未结题的人员,不得作为主持人或参与人申请此次应急管理项目。

4.遵守《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的相关要求,避免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复资助。

(三)申请注意事项

1.研究期限为10—12个月(2024年1月—2024年12月)。项目启动6个月后进行中期检查与阶段成果的交流。应急管理项目的研究成果最终体现为政策建议报告、媒体报道、研究报告、专著及学术论文等形式。应急管理项目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将以政策报告作为评价的重点,最终形成的研究报告应围绕所形成的政策报告进行撰写,具体内容应包括:提出的政策报告或建议,支撑政策结论和建议的理论、方法、数据、逻辑等。

2.鼓励并优先资助团队整体申请本项目。要求申请人将本项目作为一个整体来申请,其中包含1个总课题和5个子课题,并分别提交项目总体申请书和各子课题申请书,在研究内容中应明确说明本课题与其他相关课题之间的关系,加强各课题之间的合作。总负责人需在申请书中介绍子课题分工情况,并附上“整体申请项目承诺函”(附件),子课题无需提供承诺函。对不能组织团队整体申请,但对某一子课题确有研究优势的单份申请也有可能获得资助,该申请获准立项后申请人将归入整个项目团队。

3.管理科学部将采取项目总负责人承担本项目研究的形式,由总负责人组织团队进行研究。自然科学基金委接受申请书后将组织预评审。接到答辩通知的项目团队,总负责人须亲自参加答辩,不按时参加答辩者视为自动放弃申请。经评审组专家评议,管理科学部计划择优资助一个团队(评审组专家可能会择优组合团队)。每个子课题资助直接经费不超过20万元,总课题资助直接经费不超过30万元。

4.拟申请项目的申请人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grants.nsfc.gov.cn/)在线填写2023年度申请书,第一申请代码选填“G04”,第二申请代码选“G0307”,资助类别选填“专项项目”,亚类说明选填“研究项目”,附注说明选填“管理科学部应急管理项目”。正文部分按照“申请书撰写提纲”撰写。申请人应严格按照本项目指南发布的课题内容撰写,项目名称应与上述7个课题名称保持完全一致,否则将不予受理。

5.申请人要严格按照中央文件精神和《资金管理办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预算表编制说明》等的要求,根据“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经济合理性”的基本原则,结合项目研究实际需要,编报项目预算。

6.申请人完成申请书撰写后,务必在2023年12月1日—2023年12月15日期间通过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总课题提供的整体申请项目承诺函和各课题申请材料中所需的附件材料(有关证明信、推荐信和其他特别说明要求提交的纸质材料原件),全部以电子扫描件上传。

四、申报材料与截止时间

本项目试行无纸化申请,申请截止时间为2023年12月15日。

系统申报:申请人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grants.nsfc.gov.cn/),按照要求在线填写2023年度申请书。

电子材料:请将申请书及附件材料上传至科研教学创新服务平台——项目申报中。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嘉煜、周佳、刘强

电话:0411-84710331

单位:科研处项目管理科(梓楠楼东侧353室)


附件:整体申请项目承诺函.docx


科研处

2023年11月22日



撰稿:李嘉煜审核:周学仁单位:科研处